“课程思政”示范案例

发布者:admin发布时间:2020-12-24浏览次数:6891

  课程思政”示范案例 

   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。为使课程思政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真正落地,我校大外部沈黎与薛芬、陈小凤、严浩等老师一起,于2019年申报了课程思政校级教改项目,并分别在《大学英语》及拓展课程《高级英语》中进行了探索。课程组修改课程大纲、依托教材,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内涵,整合思政素材,创设思政语境,探索语言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新途径,实现大学英语教学与立德树人教育的有机统一,强化学生的文化主体意识和文化自信。

课程组在结合课程学习内容的基础上,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政治教育:

一、爱国主义教育

   在Language in mission(语言的任务)单元中,课文主题是希望学生要学好英语。沈黎老师结合2020214日,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“别接近华为”的言论,为学生呈现了傅莹在现场直接反驳了佩洛西的相关视频,让学生感受到她机智的语言魅力。

针对疫情中西方扬言向中国索取巨额赔偿,以及美国宣布关闭中国驻休斯敦领事馆等一系列疯狂举动,引入了傅莹的一篇英语文章“假如西方能够倾听中国”,让学生了解中国目前所面临的困难,并且思考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什么?引导他们树立目标:学好语言,讲好中国故事。

二、 团结协作教育

   在“We've been hit”一文中,作者描写了9.11恐袭后,人们表现出了坚定不移的决心和非同一般的勇气, 在生死关头所表现出的相互关爱,团结一心, 永不放弃的精神。讲到这里,教师自然地引入全国广大医务工作者、人民解放军和志愿者们不怕危险,纷纷驰援武汉,赞扬他们这种英雄的行为和众志成城抗疫精神。以此来引导学生思考和关注:在疫情面前,全国人民众志成城,同舟共济,团结一心,战胜困难,凝聚起强大的力量。以期增强学生们的责任意识、团结意识和合作意识,培养学生无惧困难,人定胜天的精神和意志。

三、文化自信教育

   结合疫情中网络段子:日本人给予中国的医用物资上写着日本长屋王的“山川异域,风月同天”,及先秦时“岂曰无衣,与子同袍”。优美的诗句让无数中国人感动的同时,也有人调侃如果不好好读书就只会说“中国加油,武汉加油”。同学们也认同这一说法,嫌弃“加油”一词,太通俗了,没文化底蕴。针对这一现象,老师介绍了“加油”一词的典故。晚清贵州兴义府的知府,张锳(张之洞之父)。一生为官三十余载,他最为重视教育事业。每天到了午夜交更时分,就派两个差役挑着桐油篓巡城。若看见哪户人家有人在挑灯夜读,便去义务帮他,添一勺油,且送上鼓励,这就是“加油”的由来。同时介绍521日,重庆市向友好城市日本水户市和广岛市捐赠120多箱防疫医疗物资上写着“木瓜琼琚 永以为好”。增强学生们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,培养民族文化自信。


四、敬畏生命教育

   在“Dealing with Aids”单元介绍了aids的几种传播途径。老师通过影片《最爱》及《湄公河行动》,对学生进行预防艾滋及远离毒品的教育。

同时在分析文章的主题的时候,教师自然引入在抗疫期间,国家紧急调配大量的资金、物资和医疗人员,前去支援武汉,全力抢救病人。在关键时刻,始终把病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。进而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和理解生命,学会尊重生命,珍惜生命,热爱生命。 

五、心理健康教育

   在写作课上,题目“the happiest thing”本是一篇记叙文,学生一般想到的是记下一件让自己最快乐的事情。除此之外,老师还引导学生从议论文的角度构思:首先引导学生找出当前社会现象----越来越多的人感受不到快乐,甚至患上抑郁症;然后引导学生分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及应对措施,从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。

同时教师分享生活的点滴,言传身教,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,热爱生活。老师们也会分享和推送一些充满正能量的视频、故事和新闻报道,积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当前所面临的困难,进行良好的心理引导。

六、职业道德教育

   在对2020年英语六级写作题目“What is worth doing is worth doing well”的教学中,先让学生谈论自己理想的职业,而后引导学生分析目前就业现状、用人单位的预期与学生工作能力的差距,从而避免择业时好高骛远。同时指出“行行出状元”,我们需要具有“工匠精神”。在教学之余,沈黎老师也进行了认真准备,最终在首届全国高等学校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比赛中取得二等奖。课程思政不是一蹴而就的。在挖掘课程思政元素过程中,沈黎老师充分认识到自己的知识储备严重不足,文化素养也有待提高。今后还需要大力加强课程思政学习研讨,提升思政能力。